浑身发抖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寒冷刺激、过度劳累、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经常出现,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明确具体原因。
1、寒冷刺激:当身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肌肉会不自主地收缩、颤抖,以此产生热量。比如在冬天不注意保暖,或是突然进入寒冷的冷库,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生理性的发抖,一般在保暖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2、过度劳累:长时间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身体肌肉疲劳,能量大量消耗,肌肉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抖动。例如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或是体力劳动者长时间工作后,都可能出现浑身发抖的现象,经过休息和补充能量后可恢复正常。
3、发热:在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体温调定点上移,身体会通过寒战来增加产热,使体温升高。此时,患者会先感到寒冷、发抖,随后体温逐渐上升。比如感冒发烧时,就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控制体温。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身体代谢加快,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不仅会出现浑身发抖,还可能伴有心慌、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等症状。通过检查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可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此外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也会导致浑身发抖。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即在安静状态下肢体不自主地抖动,活动时症状可能减轻;特发性震颤则通常在活动或保持某种姿势时出现,一般有家族遗传倾向,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
浑身发抖时的注意事项
如果浑身发抖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不要自行判断病情或拖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各项检查,如血液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等)、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肌电图等)。不要因为害怕检查或觉得麻烦而拒绝,只有通过全面检查,才能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当感到紧张、焦虑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帮助平复情绪。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