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联是光大在产业投资落下的重要落子,人工智能、物联网被光大视为布局“四大重点产业”之一。
特斯联董事长王鸥具有监管背景,历任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副主任、创新业务监管部副主任等职位,目前仍兼任光大控股管理决策委员会成员及高级海外投资总监。
2015年,投行出身的艾渝创立特斯联。
彼时艾渝仍是光大系公司的高管,作为核心创始人创立中国最大地产基金——光大安石;后创立光际资本、光控众盈资本等任管理合伙人,主导人民币及美元基金的累计规模逾500亿元人民币。
到2020年5月,艾渝从光大控股离职时的职位为光大控股的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
2017年至2024年,光大控股对特斯联的投资不断加码,先后累计投资22.7亿元,认购特斯联1039.65万注册资本。
递表前,光大控股旗下公司合计持有特斯联26.37%的股份,按最新投后估值212.26亿元计,光大控股对特斯联的投资收益率已高达146.58%。
背靠光大系,对特斯联业绩存在重要潜在助力。
特斯联主营业务是向企业、政府等客户提供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全栈公域AIoT产品。
据海通国际分析师蒲得宇的调研数据,中国AIoT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市场容量已从2018年的6259亿增长到了2023年的14513亿。
另据灼识咨询2023年数据,特斯联按收入计为中国第五大公域操作系统型AIoT产品提供商,排名前四的分别为中国电信、华为、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其中之一以及阿里巴巴(9988.HK)。
除阿里外,前三名均为具备通信业务基础的巨头,他们的共性是都有丰富的政商客户资源,先发优势明显。中国电信的AIoT业务收入达到75亿元,约为特斯联的7.5倍。
特斯联的路径和巨头们相似,主要面向政企客户,并已获得一众国资的投资加持。
比如在深圳当地,特斯联与持股0.14%的深圳国资深圳市福田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参与到深圳福田的数字化建设;在重庆,特斯联与持股0.47%的重庆国资在办公园区数字化业务方面达成合作。
虽然深度绑定一众政府客户,但业绩表现并不算稳定。
2021年至2023年,特斯联分别实现营收12.07亿元、7.38亿元和10.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9%。
今年上半年,特斯联营收同降30.11%至3.57亿元,客户数量同比减少36个至150个,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占比高达67.4%。
政府生意的不确定性,在于普遍较长的付款周期,制约了特斯联的资金效率。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特斯联账上有高达12.36亿元的应收账款,约为同期营收的3.5倍,但环比2023年末仅减少1.75%。
特斯联表示,客户可能因“无法控制的原因”延迟、终止、未能履行或缩小合约范围。
这一情况为特斯联带来了些许资金压力。经营现金流长期处于净流出状态,今年上半年净流出1.13亿元。
特斯联在手现金相较短债(包括短期借贷和长期借贷的到期部分)无法实现覆盖。
今年上半年末,特斯联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5亿元,无其他交易金融资产,但短债高达15.99亿元,约为现金的6倍还多。
于是,今年4月刚完成20亿元D轮融资后,特斯联又要马不停蹄地来港股募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