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身边的红色印记①沭阳烈士陵园

寻访:身边的红色印记①沭阳烈士陵园

吴苓生烈士陵墓

石碑耸立,蓝天碧透,春日里的沭阳烈士陵园一片肃穆。

进入园内,记者心情也随着步伐平静。沿人民英雄纪念碑向北行走30米,记者看到了吴苓生烈士陵墓。墓冢为圆形,墓前竖立高4米的大理石碑。正面镌刻“吴苓生烈士之墓”楷书碑文,背面镌刻着吴苓生烈士的生平事迹。

沭阳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吴苓生于1899年出生在沭阳县颜集乡,1919年在北京读书期间,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2月加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李大钊代表党组织介绍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被党中央派到 东北开展党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哈尔滨特支书记、中共北满地委书记、中共 东北三省特派员、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29年冬天,遵照党的指示,转赴 山东,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30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在 济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在狱中, 敌人对吴苓生使用各种酷刑,他 坚贞不屈。 1931年4月5日5时,当敌人用三辆汽车将吴苓生等22人押赴济南伟八路侯大院刑场时,他沿途高呼:“工农大众起来革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吴苓生牺牲时年仅32岁。

吴苓生牺牲后,烈士遗体当时由家属运回原籍沭阳颜集安葬。1962年5月8日,为褒扬烈士,沭阳县人民政府将吴苓生烈士灵柩迁入沭阳县烈士公墓,并立碑以作纪念。

烈士纪念碑亭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向北不远处,东西各距陵园中轴线30米,对称建有两座八角形烈士纪念碑亭。西碑亭内竖立四块烈士纪念碑。此四块碑是1985年从城北公园内迁来的,分别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团长汤曙红烈士纪念碑”、淮海军分区七团团长宋耀南和孙东初“殉国纪念碑”及“任区长鸣九殉国纪念碑”。一块烈士碑就是一部英雄史诗,它记载着革命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汤曙红烈士,在沭阳、 东海、 灌云、灌南一带,可称家喻户晓。他于1915年出生在原沭阳县汤沟镇(现属灌南县),在中学读书期间,便追求革命真理。 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组织抗日自卫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此基础上,于1939年4月,组建了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被任命为团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五里槐伏击日军,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东灌沭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正当这支年轻的革命武装茁壮成长时,汤曙红不幸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他虽只活了24岁,但像夜空一颗光芒夺目的星,永远映在广大人民的心上。

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

过了花圃,陵园的后面,是新建的具有古典民族风格的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飞檐斗拱,紫色琉璃瓦,雄伟壮观。

沭阳是革命老区,全县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共4350人。这里陈列着25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43幅烈士遗像,还保存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为革命烈士吴苓生书写的“为人民鞠躬尽瘁,对革命无限忠诚”的题词等革命文物,为访客奉献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烈士遗像中,有一位女革命者的遗像最引人注目,她就是原沭阳县周集区妇联副主任王华。

王华,1929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5岁参加革命,先后担任村、乡、区妇女领导工作,带领广大妇女做军鞋、磨公面、传递情报、转运伤 员,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底,王华到一个村子里开展革命工作,因坏人告密,国民党还乡团包围了村庄,搜捕王华。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王华挺身而出。敌人把她抓进钱集据点,酷刑摧残,她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金钱地位引诱,她毫不动摇。敌人无计可施,残忍地杀害了她,牺牲时,年仅18岁。王华牺牲后不久,周集区召开追悼大会,宣布上级政府授予王华烈士“刘胡兰式的英雄”光荣称号,数千人参加。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自1972年对外开放以来,沭阳烈士陵园已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全市有超10万人到陵园祭扫烈士、瞻仰事迹、接受教育。特别是清明节、“八一”、烈士公祭日、“十一”等重大节日,都有社会各界人士有组织地参加“缅怀烈士、永葆青春”“继承烈士遗志、立志献身祖国”等系列主题悼念教育活动。一些单位的党、团组织,还特地到这里来为新党员、新团员举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把烈士陵园当成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记者离开前,看到一位六旬老人在纪念碑前久久伫立,“今天我们享到的福,英雄们应该都看得到,这盛世,如他们所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尊享推荐

365怎么查看投注记录 线上营销推广渠道有哪些?盘点全网十大免费推广平台!
365彩票网app安卓官方下载 手机如何做软件开发

手机如何做软件开发

📅 07-19 👑 928
365怎么查看投注记录 火影忍者中鸣人开始跟自来也修行是第几集
365bet安卓中文客户端 刺猬吃什么东西?全面解析刺猬的饮食习惯